筑炉质量因素从底部扎缝看,扎缝无浮起和破损现象,扎缝糊与底部碳块接触紧密。尽管有5处微小的渗铝点,但渗入深度均较浅,从前大面人造伸腿的浮起情况看,打底糊时层与层之间可能存在连续性不够的问题。这就使得电解质和铝液有可能从层与层之间的界面渗入人造伸腿,并在其内部凝固、结晶,*终导致人造伸腿脱离底部和侧碳而浮起,从而失去对底部碳块,侧部碳块过渡部位薄弱环节的保护屏障作用。因此,只要搞清碳块缺损及大裂纹产生的机理即可明确该槽炉底破损的原因。
采用铝液焙烧法对电解槽进行焙烧。铝液熔烧*令人担忧的是高温铝液对底部碳块表面的热冲击。此种热冲击被认为对底部碳块影响很大,可能导致炉底早期破损。但从该槽实际情况看,阴极表面相对完好,铝液及电解质并非从阳极投影面下方的阴极表面进入炉底。因此,铝液熔烧与该槽炉底破损并无直接关系。
启动后期管理该槽启动后高温期延续时间较长,1000e以上温度持续达两周。整个启动后期Na用量达800kg左右,比19931994年大修槽启动平均用量多250kg左右。由于高温期长,电解槽不能形成正常的炉帮和伸腿,碳素得以吸收大量的钠而使电解质分子比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