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反对比,学活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的比较越多,学生学的知识就越活,区别理解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液压传动中的一些概念有着本质区别,但也有一定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来比较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记忆。如:液压冲击与空穴现象的概念,其本质区别是前者是压力升高时产生的现象,后者是压力降低时产生的现象,共同点都是由于压力的变化而引起的现象。又如:在讲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作用时,强调它们都是能量转换装置,但前者是将机械能转换为压力能,后者是将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象上述概念中记住了其中一个,自然就会想到另一个。事实证明,通过这样比较,学生就能学得深,学得活,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异同对比,区分知识在教学中,有计划地组织相似的、相近的,易混淆的知识加以区别比较,既可以防止学生相互混淆、张冠李戴,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印象深刻。如:讲完液压泵与液压马达的性能参数计算公式后,一部分学生对公式中的有关流量与转矩的实际值与理论值谁大谁小搞不清,我就给学生总结出这样一条规律:这两个参数作为输出量一定是实际值小于理论值,作为输入量一定是实际值大于理论值。然后就要学生比较:对于液压泵来讲,流量是输出量,故实际流量值小于理论流量值。对于液压马达而言,流量是输入量,所以其实际值大于理论值。同时,可以推出,转矩对于液压泵来说,其实际值大于理论值;对于液压马达而言,其实际值小于理论值。这样一讲,学生就不会在以后的计算中将公式混淆起来了。又如:在学完了压力控制阀以后,同学们感到这些符号难记、容易搞混。在课堂小结时,我首先要求学生总结出这些阀的相同点:结构上都是由阀芯与阀体组成,阀芯的上端有弹簧,下端通过控制油路与压力油相连。原理上都是利用阀芯下端的液压力与上端的弹簧力相平衡来工作的。然后分别画出溢流阀、减压阀、顺序阀的符号,根据作用不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对照:控制的是进油口还是出油口压力。出油口是否与油箱相通。常态时是打开还是关闭。通过上述比较总结,学生们既理解了这些阀的工作原理,又明白了符号的含义,就不会死记硬背,也不会把这些符号混淆起来。
例如: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容积节流调速时,我就把它和旧知识节流调速、容积调速相比:它们都是调节执行元件在工作行程时的速度的回路,节流调速采用的是定量泵供油通过节流阀或者调速阀控制输入液压缸的流量,此时泵的输出流量大于液压缸所需流量;容积调速是通过改变泵或马达的排量来直接改变输入液压缸的流量,此时泵的输出流量等于液压缸所需流量。通过节流阀或调速控制输入液压缸的流量,使泵的输出流量始终与缸所需的流量相等。通过这样的新旧对比,学生既对容积节流调速印象深刻,也对节流调速和容积调速更加巩固。
综合对比,概括知识在教学中,有时以一章为比较内容或几节为对比内容,进行全面的综合总结,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配油盘上开有两个通孔,改变斜盘的倾角。流量可调性定量变量定量变量压力较低低高脉动率大中等小中等效率低中等高应用功率小,负载小的液压设备。在负载较大并有快慢速行程的设备。精度较高的设备。负载大、功率大的设备。学生很自然地就会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填写,去粗取精,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深入领会和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