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液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 市场分析
  • 2014-09-02 15:05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预计到2015年国内对液压、液力、气动、密封产品需求总额,将由2005年的200亿元增至约350亿元其中,液压产品由100多亿元增至200亿元,液力产品由10多亿元增至20多亿元,液压技术渗透到很多领域,不断在民用工业、在机床、工程机械、冶金机械、塑料机械、农林机械、汽车、船舶等行业得到大幅度的应用和发展。

      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我国液压行业各企业加速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一批优质产品成功地为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主机配套,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液压行业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企业共有1000多家,其中主要企业约300余家。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设备大连液压件厂和山西长治液压件厂的转向叶片泵,是中、重型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关键部件,目前年产量已达10万台以上。天津特精液压股份有限公司的静液压传动装置和多路阀、湖州生力液压件公司的多功能滑阀、贵州枫阳液压公司、无锡市合丰机械设备厂的液压设备等,都深受用户的好评。由此可见液压传动产品等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大限度满足机电产品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的基本保证。

      由此可见液压传动产品等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它的发展决定了机电产品性能的提高。它不仅能*大限度满足机电产品实现功能多样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完成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的基本保证,我国液压产品有一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的生产科研体系。尤其是近十年来基础产品工业得到国家支持,装备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已能生产品种规格齐全的产品,已能为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机床、塑机、冶金矿山、发电设备、铁路、船舶、轻工、电子、以及国防工业提供品种基本齐全的产品。

      为了和*新技术的发展保持同步,液压技术必须不断发展,不断提高和改进元件和系统的性能,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液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实在是很大的,它常常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液压技术也将继续获得飞速的发展,它在各个工也部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大力发展液压机械行业也是振兴机械行业发展,就应该把立足点放在提升基础部件技术水平方面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并辅以政策性支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行业发展,这说明我国液压机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重型装备研制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程技术水平,综合实力,我国液压机前景会越来越好。为客户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足够好的产品。未来会研发出更多适合国外市场的产品,为进军国际市场做准备。我相信液压机械行业的发展也能为机械行业撑起一片天……(来源:机经网)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