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烧结的过程分析
  • 技术应用
  • 2014-09-01 11:11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烧结温度是热压工艺的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外使用的金刚石工具在烧结过程中都存在部分液相,即采用液相烧结机理,其特点是烧结温度超过了某些组分的熔化温度。压制过程中液相的存在,由于液相能起润滑剂作用,使固体颗粒之间的滑动重排变得容易,在接触烧结过程中固体粉末的移动和相互靠紧,加快了烧结速度,从而可提高制品的致密度;另一方面,许多液相组分对金刚石有一定的润湿性,从而可实现一定程度的“焊接”效果,增强了结合剂对金刚石的把持能力。

      液相烧结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液相生成与固相颗粒重排阶段;固相溶解与析出阶段;固相骨架形成阶段。要使液相烧结顺利进行,获得一个致密的热压体,必须具备下列条件:(l)在热压温度下,液相对固相应有良好的润湿性;(2)液相应对固相有一定的溶解度;(3)液相应有一定的数量。显然升高温度,原子的活动能力增加,有利于金属粉末的界面反应,因而改善了液相对固相的润湿性;另外,升高温度,将使液相含量增加。因此提高烧结温度将有利于液相烧结的顺利进行。而且由于合金化基本上是靠组元原子的互扩散进行,而扩散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则温度升高显著提高了合金化程度。

      由此可见:合理的烧结温度是获得具有优良性能的致密烧结体的前提条件。如果温度太低,烧结过程无法充分进行,胎体将存在严重“欠烧”现象,使胎体的性能大大降低;若烧结温度太高,由于晶粒过分长大,形成粗大的组织,产生“过烧”现象,结果也使胎体的性能下降。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