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液压机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亟待转型
  • 市场分析
  • 2014-03-01 14:01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锻压装备是成形机床,液压机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近几年发布的行业统计数据,我国锻压装备的市场容量接近700亿元,而约占锻压装备30%份额的液压机,其市场容量当在200亿元左右。

      目前,我国液压机产品仍延续中小型液压机的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产品用途划分为通用和专用两大类。二是按产品自身重量划分为一般、大型和重型。自身重量在10吨以下称为一般液压机,重量在10~30吨称为大型液压机,重量在30吨以上称为重型液压机。

      通用型、中小型四柱液压机产品的制造,以100人以下的中小规模民营企业为主,在中低端市场具有明显的产品价格优势。仅江苏南通如皋市白蒲镇就聚集着通用型液压机制造企业近50家,年销售额近15亿元。

      专用型、大重型液压机产品的制造,多集中在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用于汽车工业的面积成形液压机,以隶属于原机械工业部的液压机制造企业为主;用于锻造的体积成形液压机,则以骨干企业和重机企业为主。

      我国液压机制造企业的产品品种、性能和外观相似性较强。骨干企业几乎可生产用于多工序成形工艺中主工序加工的各系列单机产品,但却缺少专、精、特产品和成套成线产品。液压机产品在交货前,又因缺少工艺验证阶段,常常使企业陷入“产品不出厂放心,发货后烦心”的尴尬境地。

      一、从满足主工序的单机产品中解放出来,开发先进成形工艺多道工序生产所需的成套成线自动化锻压装备。以“装备自动化、生产高效率、产品高质量、低成本低耗能”为明显特征的现代制造业,是以先进成形工艺为支撑的,而先进成形工艺往往是由多道工序构成的。因此,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业应加速从单机向成套成线的转型升级。

      二、掌握先进成形工艺,开发拥有全部核心技术的锻压装备。用户购买锻压装备实质上是购买锻压装备的使用功能。谁能满足成形工艺的全部要求并掌控其核心技术,谁就拥有市场话语权。中国锻压装备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就必须加大对先进成形工艺的研究,开发符合先进成形工艺所需的装备,通过成形工艺———成形模具———成形装备———成形制件耦合的全面创新,使锻压装备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

      三、对接现代制造业急需,及时开发“专、精|、特、新”锻压装备。现代制造业对先进成形工艺的迫切需求,为锻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汽车、船舶、发电、航空航天、高铁、新能源、IT产业、材料工业、海工装备及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需要“金属成形工艺”装备,而且需要“非金属成形”装备和“新型成形工艺”装备。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