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点数的确定吊点多就难于同步,可结构上不允许1个吊点,2个吊点又不稳定,因3点决定1个平面,3根吊束必然同时受力,故我们选定用3个吊点提升。目前已有高强钢绞线及大吨位千斤顶,选用三吊点提升既经济又合理。
为了不使水箱下环梁受力过于集中,我们将每束(8根)钢绞线下部分2股穿过预埋在水箱下环梁里的人字形分叉钢管,用挤压套锚固于下环梁底部的2个点上。由于采用了刚性分叉,故不管水箱如何摆动,只要挤压锚不打滑同一束内两股钢绞线受力一定相同。这样既做到了对下环梁的六点支承又克服采用六吊点难于同步的缺点。
吊束提升荷载取提升动载系数为113、不均匀系数为1115,吊束提升荷载P=113@1115@W/3=537kN,这时水箱下环梁每个支承点受力仅为26815kN,故该处只须用螺旋及整圈钢板加固。
吊束间不同步引起的荷载重分配水箱提升过程中钢绞线吊束将产生弹性延伸,其伸长率E=R/E=<(537000N)/(8@139198mm2)>/(118@155N/mm2)=2166j.刚开始提升时吊束有效长度为37m,其绝对延伸量为37000mm@2166j=98142mm.提升到位时吊束有效长度为214m,其绝对延伸量为2400mm@2166j=61384mm.由此而知,水箱提升越到后期吊束有效长度越短,其绝对延伸量也越小,因此各吊束间的同步要求也越高。
从理论上来讲,只要3个吊点(不在铅垂面内)成正三角形布置,水箱重心线通过三角形形心,则无论吊束如何长短不一,3吊束承载量永远相等。钢平台为兼顾平台的稳定性并确保钢绞线有足够的有效承载长度,确定钢平台有效高度为3m,用3组人字形(两腰长3103m,跨距019m)斜立柱(á168@7无缝钢管)、á108@5钢管及<20a槽钢组成的三梭柱空间桁架。
提升工艺1)浇筑筒身时要及时埋设固定钢平台的预埋铁件,要确保筒身中轴垂直偏差小于30mm、各断面直径误差小于20mm.2)根据水箱大小设计制作、安装水塔筒身顶部的钢平台。3)离地1m预制砼水箱,在水箱下环梁120b均布预埋3个穿锚钢绞线用的人字形刚性分叉钢管,上管口应在过钢平台吊点的铅垂线上,要确保下环梁内径误差小于20mm.4)在水箱顶部栏杆上对应3吊束方向120b均布安装3套连通水准管,以便检查、校正水箱水平度。5)根据提升高度加4m确定钢绞线长度,用砂轮锯下料。
提升过程中钢绞线不断从千斤顶上锚具伸出,达一定长度后用气割切除。拆除千斤顶上的工具锚及千斤顶、油泵。浇筑水箱下支承底板并达到设计强度。切割下环梁上部的钢绞线及钢平台,并将它们全部运至地面。
操作注意事项1)使用前必须对所需设备、锚具及钢绞线作全面检查、检修、试验、调整和标定。2)先调整各根吊束,使其初应力一致。3)设专人监视水箱上的水准管及吊束,如发现3个水准管液面高差达到150mm时(确保3吊点同步误差小于40mm)或某吊束内钢绞线不同步时立即通知平台上油泵操作人员,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