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体系杂音的解析和整治
  • 技术应用
  • 2012-05-15 10:26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溢流阀阀体内的回油腔形状对流速噪声有很大影响,改变阀体内回油腔的结构可降低溢流阀噪声。为保证阀芯与阀体之间为线接触,密封性好,应使阀芯半锥角α比阀体半锥角β稍大(但差值不可过大,以防止阀口处液流突然收缩后又突然扩散而产生气蚀噪声)。一般取α=46°,β=43°,α-β=3°。这样经环形阀口指向中心的喷流集中,水平方向的液流互相碰撞,使液流速度降低,避免负压出现,减小气蚀,降低噪声。

      为防止节流口处产生紊流,在主阀芯上开小孔,把节流口下游已恢复压力的液体引入高速液流部位,使环形节流处流态近似层流,噪声可降低4dB左右。把节流口作成长通道形,可消除急剧的缩流,在阀座上钻许多小孔,使油液从压力已恢复的阀口下游流回缩流部分,以防止负压(气蚀)。试验证明,频率在3000Hz左右,气穴噪声可降低10dB以上。

      换向阀减小换向阀所产生的液压冲击噪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⑴避免突然换向,延长换向时间。当采用电磁换向阀时,可首先考虑选用直流电磁阀或换向时间可调的电液换向阀。当采用手动换向阀时,应避免换向过快,以缓和液压冲击。

      ⑵合理设计阀芯结构。在阀的设计上,首先可将阀芯凸肩设计成带有缓冲锥的结构。凸肩上缓冲锥能使阀的过流断面逐渐变化,而不致于造成阀口的突然开启或关闭。一般取缓冲锥长度L=3~5mm,锥角θ=3~5°。

      另外,还可以将阀芯设计成圆弧形状。圆弧形状的阀芯可改变液流的流动状态,避免产生旋涡或减小涡流死区的大小,以改善流动的不稳定性及压力波动,从而可以降低流体噪声。

      ⑶正确地选择滑阀机能。根据系统的使用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滑阀机能。为了使换向平稳,减小压力冲击,可选择H、Y、X、P型机能的换向阀。由于它们处于中位时,液压缸两腔互通,故在滑阀换向到中位时,压力冲击值迅速下降,尤其是H、Y、X型,在中位时通油箱,效果更好。

      节流阀经试验明:当节流口前后压差较小时,节流阀的噪声一般为不大的流速声;而当压差较大,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将产生气蚀,噪声则显著增加。节流阀的刚度与节流口前后压差成正比,在相同的流量下,压差大的节流阀相应的节流口面积小,亦容易引起阻塞。因此,为了解决节流阀刚度与阻塞两者之间的矛盾,应正确选择节流口前后的压差,一般以0.15~0.35MPa为宜。

      油箱和管路在设计油箱时,油箱要有足够的容积,使气泡有充分的时间从油中散逸出去。油箱中加斜网眼挡板有助于散逸空气(6)。液压油中混入了空气而不排除,则可能使噪声增大10dB左右。7是网眼挡板的倾斜度及网的粗细与油中所含空气的逸出量的关系。

      由中可知,对于一般常用液压油,可用网眼为60目,倾斜为30°的斜挡板,这样,可排除所含空气的90%。

      另外,设计时还要注意:(1)回油管在油箱中一端要做成倾角为45°的斜口,斜口面朝箱壁插入油中,回油速度不应太高,防止回油冲入油箱时搅动油面而使空气混入;(2)油箱中要设置隔板,使油中气泡上浮后不会进入吸油管附近,并有足够的时间使气泡自动上浮、消失;(3)回油管口要远离液压泵的吸入口;(4)油箱的容积一般应达到系统两分钟所需*大流量的程度。

      管路:(1)液压软管可以隔离振动,同时也可以削弱一部分压力脉动,在液压泵的进出口或靠近压力脉动源的部位安装软管能收到一定的效果;(2)根据给定的流量,在设计管道时应尽量选用较大的管径来降低流速,应尽量减少弯头、交叉和管径的突变;(3)由于软管在工作压力变动下有-4%~+2%的伸缩变化,因此,在长度上不允许有拉紧状态(9),软管的弯曲中心距接头距离一般为管外径的6倍为宜,而且应使管长L尽量避开发生共振的管长。

      对不同管路发生共振的管长L分别为:开端管路L≈nπc/ω=πc/2πf=nλ/2(n=1,2,3…);闭端管路L=(2n+1)c/4f=(2n+1)λ/4(n=0,1,2,3…);空腔管路L=(nπ-φ)c/2πf=(nπ-φ)λ/2π(n=1,2,3…);固定节流孔管路L=nc/2f=nλ/2(n=0,1,2,3…);式中c-压力波在油中的传播速度,m/s;f-压力脉动频率(共振频率),Hz;λ-压力波波长,m。

      总之,在设计液压系统时,认真做好以上几个方面降低和防治噪音的措施,就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降低和防止液压系统中噪声的产生和传播。

      

    相关资讯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