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规划新建24条城际铁路 总规模达3453公里
  • 市场分析
  • 2025-05-01 22:26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br]   京津冀规划新建24条城际铁路[br] [br]   8条城际线近期开工中心城市之间形成“1至2小时”交通圈[br] [br]   以“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9月16日,铁三院晒出“京津冀城际铁路网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显示,到2050年,京津冀三地将规划新建城际线24条,总规模达3453公里。其中,近期规划建设项目包括京石城际、京霸城际、京唐城际、京滨城际、城际联络线等8条城际线路。[br] [br]   形成“四纵四横一环”网络[br] [br]   京津冀城际铁路网规划修编规划范围涉及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全境。根据规划,三地将以“京津塘、京保石、京唐秦”三大通道为主轴,以京、津、石三大城市为核心,形成“四纵四横一环”为骨架的城际铁路网络,覆盖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城镇和主要产业集聚区。规划新建城际线24条,总规模3453公里。[br] [br]   “四纵四横一环”中的“四纵”分别指京石邯城际、京霸衡城际、津承沧城际、环渤海城际;“四横”分别指京津塘城际、京唐城际、津保城际、石沧黄城际;“一环”则指环北京城际,即“涿州—首都第二机场—廊坊—香河—平谷—密云—怀来-涿州”。[br] [br]   8条城际线路近期开建[br] [br]   根据报告书显示,规划新建的24条城际线中则分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远景2050年完成。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近期将优先选择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产业转移的项目建设。京唐城际铁路、京霸城际铁路、京滨城际铁路、城际铁路联络线、廊涿城际铁路、环北京城际铁路、崇礼线、京石城际铁路共8个城际铁路项目将在近期开建,近期实施线路总长1012公里。[br] [br]   另外,按照规划,远期规划建设的铁路包括白沟支线、环渤海城际、津承城际、霸衡城际、环北京城际东段、津沧城际、石邯城际、定沧城际、衡沧黄城际、唐遵城际、京唐城际;远景规划线路包括环北京城际、环北京城际、京秦第二城际、京秦第二城际。[br] [br]   0.5至1小时核心区交通圈[br] [br]   报告书还提出,规划的实施实现中部核心区主要城市间“0.5至1小时”交通圈,主要中心城市之间“1至2小时”交通圈,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至1小时”通勤圈。[br] [br]   市民可在10个工作日内,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提出书面意见,发表意见的公众请注明日期、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及时反馈。[br]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