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需求将偏向服务机器人
  • 市场分析
  • 2018-01-21 00:51
  • 来源:中国自动化网
  • 标签:

  • "  作为全球*大的机器人生产制造商,ABB公司目前已在世界各地安装了25万台的机器人,对该市场也较有经验。该公司高层近日在接受《**财经日报》专访时就表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领域会继续保持增速,同时未来的需求可能会偏向服务机器人。
    "
    "  关注服务机器人
    "
    "  对于制造行业,2015年以来*为重磅的政策就是《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其中提到,我国要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
    "
    "  ABB离散自动化与运动控制业务部全球负责人白天恩对《**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机器人市场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工业机器人,主要是在工厂生产、组装上应用;另一类是服务机器人,运用行业有医疗、物流,废物处理等。医疗行业里,既有帮助做手术用的机器人,也有帮助老年人或残疾人的需求。“从功能和价值上看,与工业机器人相近。举例看,物流行业上,取货的工作和工业机器人就类似了。”他表示。
    "
    "  他还说,在环保领域上,服务机器人也会大展身手。从长远看,人们不太愿意做的事情(如环保领域的废物处理等)可由机器人发挥更大作用,“这方面,我们也在密切关注”。
    "
    "  他还表示,物流行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不少,“我们也会有相应的一些技术和方案,比如机场行李处理等”。
    "
    "  近日,,阿里巴巴和富士康各向软银旗下的机器人公司Aldebaran注资1亿多美元,推动其主打产品情感陪护型机器人Pepper的销售;而几乎同时,软银也宣布投资2000万美元支持初创仓储机器人公司Fetch继续发展壮大,可见资本市场对服务机器人是愿意买账的。
    "
    "  而据浙商证券的预测,未来全球服务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保持14以上的复合增速,国内市场也将受到政策扶持、杀手级产品示范效应和资本因素的推动,增长前景更为广阔。
    "
    "  与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大的特征为智能化,包括感知、运动和思考等,其中解决思考能力及后续的反馈是服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壁垒。这类机器人具体涉及了两大层面,其一为运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自主云计算等基础技术以及多维特征的情绪分析技术,来进行有效识别;其二则是以智能大数据和云服务为支持,开发出智能语音服务基础支撑和交互平台。
    "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