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新机遇 掀起全面复苏之战
  • 市场分析
  • 2017-08-16 14:06
  • 来源:中国液压网
  • 标签:
  •   长达数年的低迷期,行业整体都在不断的思考、沉淀、总结中度过,造成低位运营的*关键因素是之前市场铺设太大,基建热潮过后企业之间竞争压力剧增,造成的结果也就不难想象。2017年,伴随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开展,行业整体从内外交困转变为两线开花,在国内和国外都有出彩表现,新一轮洗牌已正式开启。预计,未来3-5年内,行业牛市景象依然不会有太大转变,仍有充足市场潜力可挖。

      新增项目落地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落实和完善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

      基建投资加速,PPP和“一带一路”内外齐发力。2016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8.1%,据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显示,2017年预期增长9%左右。近期各地政府密集公布了固定资产增速目标,24个省区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总规模近50万亿元,目标增速为12.4%。此外,尤其是PPP进一步助推基建提速,截至2016年12月份,PPP项目总入库11260个,PPP项目总投资13.5万亿元,项目落地率达31.6%。财政部部长肖捷日前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表示,截至去年底,已经签约落地了1351个项目,总投资达到2.2万亿元,项目落地率已经超过30%,与年初相比,无论是项目落地的数量,还是投资规模,都增长了4倍多。

      顺势而动谋发展

      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景态势没有变。国家大力实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新模式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深入推进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都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机遇。

      从国内市场看,《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2016~2018年将重点推进国家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的铁路、公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的投资机会不断涌现。

      从国际市场看,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基于丝路沿线65个国家原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现实,以经济走廊为依托,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相关资金的配合支持下,沿线国家将掀起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

    相关资讯
    • 2018年仪器仪表行业增速将达9 这些需求将爆发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和竞争力,优化存量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2018年世界经济虽然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确定性因素始终存在,美国政府美国优先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人民币汇率大幅波动、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详细]
    • 追赶机器人“四大家族”
        导读:中国国产机器人市占率从2013年的26提升到了2016年的33,三分天下有了国产机器人的一份,但依然是跟跑者。从搬运、码垛、焊接等生产活动,到读报、陪护等生活活动,再到排雷、战斗等军事活动,机器人时代正在来临。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自动化装备。按照应用领域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详细]
    • 机器人智造 从“有”到“好用”
        虽然,像《复仇者联盟》里钢铁侠这样的战斗机器人目前仍旧停留在科幻电影里。但作为20世纪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为主的机器人产业已经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生产等各种领域。其中,工业机器人与工业大规模生产息息相关,能提高效率、削减生产成本、提升品质、降低能耗。从2015年《中国制造2025》规划落地开始,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已进入高速的追赶期,同时,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加速向高端产品[详细]
    • 国家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召开
        5月14日至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市举办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先导工程二阶段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培训会议”,为各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技术指导及经验分享。为了实现“十三五”期间全国重点用能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不低于15、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不低于18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开启了“国家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详细]




    点击加载更多